“智慧農業對這個大棚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施肥啊、澆水啊、放風啊,在家通過手機就能全部操作完成,棚里溫度在手機上就能顯示出來,原先不行啊,得過來,得手工操作,得人工,得很多人在里邊干活,現在通過手機節省了很多工。隨著智慧農業系統的運用,菜農們足不出戶,只要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就能隨時隨地對蔬菜大棚進行日常管理。”在依汶鎮南栗溝高效蔬菜種植示范園,50歲的菜農劉景莊邊通過手機視頻的方式觀察著大棚農作物生長狀況邊高興地介紹智慧農業系統給自己帶來的方便和效益。
今年以來,沂南廣電網絡公司立足公司職能,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大力推廣智慧農業新技術,推動溫室農業向標準化、精準化、信息化方向發展的農業發展目標,積極發展智慧農業系統,實現綠色環保、增產增收,助農民叩開致富新門路。
“智慧農業項目物聯網智慧溫室系統是面向溫室農業集約、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發展需求,運用智能傳感器、無線傳輸技術、大規模數據處理與遠程控制等物聯網核心技術開發的,集土壤和環境參數在線采集、遠程控制、無線傳輸、數據處理、預警信息發布、決策支持、一體化控制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物聯網系統。它可以為農作物生長提供數據采集,比如說我們的大氣溫度、大氣濕度、光照度、通風通水那種量,當然我們也可以結合室內外的環境數據能夠遠程控制溫室內的設備,當然我們也可以設置控制條件,讓系統自動控制設備,這樣我們就可以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節水節肥,也可以大幅度提高了產品產量和質量。以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的運用為例:菜農們可以自動安排施肥工作,按時間自動執行施肥計劃、施肥分區、配肥濃度等。隨著智慧農業信息化的不斷運轉,一個人就可以滿足整個園區的日常管理。”分公司相關技術人員介紹。
“通過這個智慧農業,確實讓大家得到了好處和實惠,這樣今后我們這個基地園區的55個大棚里將全部普及智慧農業系統。通過這個信息化管理,監督著我們這個菜農怎么去澆水,怎么去施肥,這樣啊也讓大家吃上放心、有機蔬菜。”南栗溝村黨支部書記解忠士講到。整個南栗溝智慧農業基地是全市第一家智慧農業示范點,由沂南分公司獨立負責安裝,涉及四個村莊,計劃建設6個溫室大棚,大約占地9畝。目前,已完成南栗溝、汶明村3個大棚的智能化工作任務。智慧農業新技術運用,將促進我縣溫室農業向精準化、標準化、信息化方向發展,徹底改變農戶粗放型生產種植方式,成為我縣現代農業發展的又一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