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某銀行企業服務總線為例,對該系統的設計方案作了簡要描述,該方案不僅滿足了各項業務功能,還有效提升了整個系統的可用性,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值得學習借鑒并加以推廣。
一、網關層設計
企業服務總線網關層負責與外聯系統的連接。接入企業服務總線的報文主要有兩種形式:標準報文和非標準報文。使用標準報文的外聯系統通過Websphere MQ(以下簡稱WMQ)節點以客戶端連接方式(CS)或者服務端連接方式(SS)接入企業服務總線。而使用非標準報文的外聯系統經網絡負載均衡器(例如F5)分發后,可通過HTTP節點接入企業服務總線。目前,WMQ節點的高可用方案,主要有硬件集群、MI隊列管理器、軟件集群三種。綜合以上三種方案的優缺點,該方案中,企業服務總線網關層WMQ節點使用軟件集群技術。HTTP節點的高可用方案,通過網絡負載均衡(例如F5)來實現。
二、應用層設計
企業服務總線應用層使用Websphere MB(以下簡稱WMB)產品。負責接受WMQ節點或HTTP節點輸入的各類消息,對消息進行格式轉換、運算處理和路由計算之后,在通過WMQ節點或HTTP節點發往目的應用系統,從而實現應用系統之間的消息互通。目前,WMB節點的高可用方案,主要有硬件集群、MI代理、軟件集群三種。綜合以上三種方案的優缺點,該方案中,企業服務總線應用層使用軟件集群技術。
三、數據層設計
企業服務總線數據層負責提供路由信息、記錄消息流水和異常信息。數據庫故障將直接導致服務管理、運行管理和監控管理三個功能都不能使用。目前,數據庫節點的高可用方案,主要有HA架構、主備數據庫架構、數據庫集群架構三種。綜合以上三種方案的優缺點,該方案中,企業服務總線數據層使用數據庫集群架構。
四、監控層設計
企業服務總線監控層主要負責對其各項服務運行狀況進行統一的監控管理和分析報告,Websphere(以下簡稱WAS)提供監控程序的運行環境。目前,監控節點的高可用方案,主要有硬件集群、軟件集群兩種。綜合以上兩種方案的優缺點,該方案中,企業服務總線監控層使用軟件集群技術。
五、物理架構
根據以上設計方案,企業服務總線將分別部署在兩個生產中心,之間通過光纜網絡互聯,能同時對外提供服務。每一層面由2各物理節點構成一個子集群,各個子集群之間互相連通,構成一個大集群。服務請求端和服務提供端按照“本地優先原則”接入企業服務總線,如果某個中心某個物理節點發生故障,客戶端能自動連接到另一中心對應子集群中另外一個物理節點上,有其繼續對外提供服務。反之亦然,整個切換過程對客戶端來說是透明的。